返回天府商品交易所

【四川日报】巴中平昌:小花椒激活丘陵地区乡村振兴新动能

上一篇     下一篇
更新时间:2019-07-09    来源:四川日报   浏览次数: 3178
  
 
   
 平昌县花椒丰收。
 
 平昌县土兴镇的铁城加工厂内正在进行花椒加工。
 
 平昌县涵水镇禅林村花椒基地。
      6月下旬,巴中市平昌县岳家镇迎来花椒丰收,漫山遍野的青花椒枝繁叶茂,粒粒青花椒缀满枝头,山坡上,几十名村民忙着采摘。“今年产量不错,全村有300多亩青花椒树挂果,亩产可以达到1000斤左右。”岳家镇六角村党支部书记赵中山说。
  依靠发展青花椒产业,这个位于大巴山深处的小山村正迸发出生机和活力。而这只是平昌县青花椒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平昌县地处四川东北部、米仓山南麓,属于典型的丘陵地区,也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秦巴山区连片特困地区县。
  如何才能因地制宜,选准一个能稳定致富,群众有意愿的产业发展路径,并为丘陵地区经济的发展作出探索,这是当地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着力要解决的问题。
         瞄准花椒产业 脱贫攻坚有了“金点子”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平昌县一些乡镇就种植了不少青花椒并见到效益。而《平昌县志》中更有“立秋摘花椒,白露打胡桃”“角头角尾栽一根,家里养个闲先生”等农谚记载。“平昌县种植花椒由来已久。”平昌县林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早在唐宋时期,当地老百姓就有食用和种植花椒的习惯。
  经过农业专家走访发现,得益于独特的气候和地理环境,当地青花椒品质优良。“平昌青花椒粒大皮厚,芳香浓郁,色彩鲜绿,麻味纯正,深受人们的喜爱。”平昌县林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群众有意愿,种植见效益,当地把目光瞄准花椒产业。从2015年起,平昌县大力推进青花椒产业发展,并把该产业列入“脱贫攻坚、产业兴县”的“六大特色产业”发展。
  “要把花椒产业建设成兴林、富民产业。”该县有关负责人表示,按照发展规划,力争到2020年,全县优质高效花椒基地达30万亩,有机绿色无公害花椒基地2万亩,实现贫困村产业全覆盖,花椒适生区全覆盖,把平昌打造成川东北地区的青花椒种植大县、绿色产品供应基地、产品交易集散中心。
  在平昌县澌滩镇河溪村,一片700余亩的花椒林已经挂果。不过,几年前该村还是另一副光景。
  “过去这一带都是荒坡、荒地。”河溪村党支部书记张林指着成片的花椒林说。河溪村境内梁卯起伏,沟壑纵横,全村耕地不足1000亩,2014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不足1000元,贫困人口占了全村总人口的24%左右。村民无增收产业,青壮年纷纷外出务工。
  “2017年春季,村里栽种了550余亩花椒苗。”张林介绍说,“花椒树耐旱,特别适合在山坡地种植。我们之前到重庆江津和平昌其他栽种了花椒的乡镇都考察过,收益不错。”
  如今,该村青花椒产业已覆盖全村,过去的荒地种满了花椒树。
  在岳家镇六角村,过去撂荒的坡地也种满了青花椒树。“我们村基础条件差,坡地多,人均耕地面积不足1亩,靠种田难以维持生计。”赵中山说,2016年,平昌县巴山天香花椒有限公司在该村发展青花椒育苗基地,规模流转土地350亩发展青花椒产业。
  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截至目前,平昌县引进花椒种植业主220余名,组建花椒商会1个、专业合作社180个,全县青花椒总面积达35万亩,产业覆盖全县43个乡镇400多个行政村,惠及贫困村146个、贫困户1.7万户5.1万余人。
  盘活土地资源只是产业发展的第一步,如何让群众真正从花椒产业中受益才是关键的问题。
  对此,平昌县通过土地流转、基地务工、入股合作社、自主发展小花椒园等多种方式,引领贫困户全程参与产业发展,共享产业发展红利。
  因为较早开始发展花椒产业,平昌县白衣镇宝塔村尝到了甜头。该村成立了专业合作社,通过“股东+合作社+农户+村集体”的模式发展了2000多亩花椒树,今年已是第二年投产。“贫困户按照1000元/股入股合作社参与分红,预计每股可分红上百元。”宝塔村党支部书记、国勇种植专业合作社社长何勇说。
  “花椒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村民常年可在园区务工,人均劳务增收15000元。”赵中山说,青花椒产业解决了当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光务工费去年我就挣了1万多元,此外还领到了分红,比自己种地有搞头。”宝塔村村民孙友兴说。
  当地还积极引导村民在房前屋后种植花椒,通过“业主+贫困户”“合作社+贫困户”等多种模式,发展小花椒园。小花椒园的面积不大,从几分地到几亩地都有,但村民们却实实在在感受到了青花椒的价值。
  从2016年起,六角村村民赵明兵在自家房前屋后先后种了150株花椒树,2018年,有四五十株花椒树初次挂果。“去年就这几十株花椒树的花椒,卖了1000多元。”赵明兵指着自己的花椒地,颇为满意,“除了卖花椒,2017年,我和老伴两个人在园区务工,还挣了2.7万元,家里流转了5亩土地,每年每亩地还有500元的土地租金。”赵明兵说。
  “发展花椒产业不仅让农村的荒山、荒坡等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也让群众的收入稳步增加。”平昌县林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 全县146个贫困村中,已有104个贫困村的10744户35940人在产业发展中得到了实惠,小花椒园达到5万余亩,实现户均增收1458元。
种植成规模 技术保障有“硬核”
  “全县青花椒种植规模大,技术管理是重中之重。”平昌县林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地通过聘请专家、院县合作等方式,专门组建了青花椒技术团队。
  来自重庆江津的林光良就是技术团队的成员之一。2016年3月,他来平昌工作后,常常深入田间地头,给村民指导施肥、培育苗圃、烘干鲜花椒等技术。“不仅授之以鱼,还要授之以渔。我们手把手地教,让村民学会相关技术。”林光良说。
  为强化青花椒科技支持,平昌县建立“校县联姻、县乡村社四级科技联动服务、科技驻点示范、科技110服务中心”四大科技保障体系,成立巴山天香花椒公司和技术研究所,承担花椒市场开发、产品研发、技术服务等职能职责。同时,与四川农业大学教授、江津花椒专家签订“科技支撑技术顾问聘任协议”,提供智力支持和科技服务。针对花椒生长到成熟的不同时期,广泛组织业主、种植户开展花椒技术培训,真正做到良种良苗到田、技术人员到村、技术要领到人,为青花椒的丰产提供了坚实的技术保障。截至目前,举办各类培训120场次,培养了技术明白人3500余人。
  同时,平昌县还加大了人才回引力度,鼓励在外人士回乡创业,在土地、税费、贷款等方面提供政策优惠。例如,对规模流转土地发展花椒等六大特色农业产业的业主给予每亩每年300元的补助,且连补三年。截至目前,平昌县已引进花椒种植业主220余名,组建专业种植合作社180个。
  河溪村党支部书记张林便是返乡创业者中的一员,他原在北京郊区办厂,2016年返乡创业,发展700余亩花椒园并成立专业合作社,吸纳了村里52户贫困户加入。2017年3月村委会换届,张林被推选为村主任,同年6月,担任该村党支部书记,如今成为全村的致富带头人。“我们通过‘股东+合作社+农户+村集体’模式整体推进发展花椒产业,联结贫困户52户,今年花椒收获后人均可增收1000元以上。”张林说。
  此外,平昌县还针对花椒产业出台了多项扶持政策,包括免费向业主和种植户提供青花椒种苗并享受退耕还林补助政策;投资额在100万元以上、贷款额在1000万元以下的,享受财政3%的年利率贴息,贷款额1000万元以上,财政按年利率5%贴息;农产品加工企业可享受水、电、气、建厂用地等优惠政策并享受冷链、烘干等农机设备购置补贴;整合交通、水务、扶贫、林业等项目资金,配套路、水、渠等基础设施建设。
  据了解,从2014年至2019年,该县累计为种植户发放产业贷款3800万元。
  “下一步,我们还将引导业主与保险公司对接,就花椒种植保险、花椒农耕保险等方面建立政府补贴、业主自缴、保险公司共同承担的农业保险模式,进一步降低种植风险。同时,继续完善和拓展花椒产业发展融资渠道,有效整合相关项目,加大对花椒产业的补贴和扶持力度。”平昌县林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东西部扶贫协作带来机遇 小花椒“闯”进大市场
  乘着东西部扶贫协作的春风,青花椒产业也迎来了发展机遇。
  6月27日,平昌-青田东西部扶贫协作农品双创产业园正式投入运营,当天,位于该产业园内的平昌县天府商品交易所青花椒交易中心正式开业,而这也是全国首个青花椒交易中心。
  据介绍,该产业园是经浙江青田、四川平昌两县共同确认的扶贫援建帮扶项目,占地100亩,由青花椒交易中心、特色农产品交易市场、花椒精深加工车间、农品主题馆、花椒体验展示馆、青田馆等六大部分组成,预计年交易加工鲜花椒10万吨以上。
  目前,平昌县43个乡镇建成青花椒基地35万亩,是川东北地区规模较大的青花椒产业基地。不过,深处偏远山区,花椒销路却受到制约。青花椒交易中心的开业将推动青花椒更好地进入市场。
  在双创产业园内,最近,不少椒农已将村里的青花椒送到这里进行线下交易,交易中心的大屏幕上实时滚动着平昌青花椒的交易价格。“有了青花椒交易中心,我们可以实时了解花椒行情,掌握行业动向,利用交易中心这个平台,还可以将我们的产品推向市场。”平昌君红农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杨勇说。
  据介绍,该交易中心由天府商品交易所与平昌县巴山天香花椒有限公司共建,经四川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批准设立。
  “该交易中心初期主要进行青花椒及青花椒相关产品现货交易和基于现货交割的产能预售交易等,对平昌县青花椒进行平台化集中销售,构建平昌县青花椒的‘互联网+’产销新模式。”平昌县天府商品交易所青花椒交易中心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贾其坤表示,将着重在川东北、重庆等周边区域及全国其他重点青花椒产区发力,力争到2022年,将青花椒交易中心建成国内最大的青花椒及青花椒相关产品的专业交易中心。
  “浙江青田的很多产品远销欧盟等国际市场,去年,在我们的牵线搭桥下,帮助平昌往海外销售了花椒1.6吨,扩宽了花椒的销售渠道,也提高了平昌青花椒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而现在交易中心的开业,将进一步促进产业的规模化发展。”挂职平昌县委常委、副县长的浙江干部潘娅红说。
  当地也一直在延伸花椒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上做文章。目前,平昌县已初步形成了“四园三带两基地一中心”(四园:高产示范园、品比试验园、食品加工园、花椒主题文化公园;三带:白衣-西兴-响滩花椒产业带,土兴-得胜-驷马花椒产业带,云台-镇龙花椒产业示范带;两基地:青花椒种苗繁育基地、栽植示范基地;一中心:平昌青花椒交易中心)的产业发展格局。同时,当地还积极推动“三产”融合发展,把花椒产业与旅游业、现代服务业相结合,把基地当旅游景点建设,培育一批森林人家、林家乐和家庭林场。
延伸产业链 做大规模做强品质
  炎炎夏日,位于平昌县白衣镇的青花椒育苗基地也热火朝天。最近,平昌县林业局技术人员苟勇经常到基地查看种苗生长情况,并指导当地村民为新培育的花椒苗施肥、浇水。
  “这片育苗基地可出苗1000余万株。”苟勇说,这个去年建成的育苗基地不仅能满足平昌各花椒产业乡镇栽植扩面和支持贫困户建设小花椒园的需求,还可向周边县区提供优质的“平昌青花椒”营养杯种苗。
  发展花椒产业,种苗是关键。过去,平昌的花椒种苗全部来自于重庆江津。“外地的苗子运输过来,成本高,而且不能适应本地的气候、土壤,成活率低,要解决瓶颈问题,必须实现育苗本土化、集约化。”平昌县林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从2015年8月开始,平昌根据自身实际,聘请专家、技术人员,启动花椒育苗基地的规划、论证、选址、定点工作,走育苗本土化发展之路,促进全县育苗基地规模化、质量标准化、管理科学化,倾力打造“花椒种苗大县”。
  通过几年的努力,目前已建有岳家镇六角村花椒育苗基地、白衣镇云梯村等育苗基地,育苗基地规模达到300余亩,实现了平昌花椒育苗本土化。
  在产业链后端,当地正加紧建设花椒加工基地。“鲜花椒保存时间短,要避免出现产能过剩、产品滞销。”平昌县相关负责人表示,建设和保障充足良好的加工条件、储藏条件以及规范和畅顺的营销渠道、市场秩序是未来一段时期内的工作重点。
  随着青花椒大规模投产,如今,不少乡镇都在布局建设花椒烘干厂房。“全镇有8000亩花椒,今年有1800亩左右初投产。”坦溪镇镇长杜寿和说,由于今年花椒价格不太理想,下一步计划建设冻库,“有利于花椒保质保价。”
  在平昌县涵水镇的平昌县大众种植专业合作社花椒初加工厂房内,每天18台烘干机同时启动,将新鲜青花椒烘干成干花椒。
  “按5斤鲜花椒烘干成1斤干花椒计算,每天我们可生产干花椒1万斤左右。最近来的客商很多,花椒供不应求。”合作社负责人肖国棋介绍,涵水镇及周边的花椒种植业主都把花椒送到这里进行烘干、销售。
  据了解,该县计划在各乡镇规划建设170个花椒初加工厂、18个冻库。下一步,还将积极引进壮大一批以花椒产品精深加工、资源综合利用为重点的龙头加工企业,着力培养一批花椒产业职业经理人、技术能人,探索建立花椒造林、管护、采摘专业队伍,全面推进平昌花椒产业向集约化转型。
  除了做大规模,更要做强品质。2017年,“平昌青花椒”被批准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如何保障青花椒品质,挖掘其价值?为此,当地强化基地精细化管理,抓住良种使用、标准化栽植、病虫害防治等关键环节,细化管理流程,促进花椒优质高产。同时,从花椒的采收晾晒、烘干加工、分拣包装、储藏等环节入手,层层落实质量要求、环保要求,不断提升产品品质。
  平昌县林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依托‘平昌青花椒’地理标志品牌,我们将引导企业积极创建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中国驰名商标、四川省著名商标。”